岁月温柔以待,“老”乌镇焕发“新”光彩——来过,便不曾离开
发布于 2020-06-08 14:48:10


慢,曾是乌镇的底色。木心有诗《从前慢》,描述了少年时代的慢生活,人们笃于情义,过着朴素而精致的日子,不骄不躁,耐性而沉稳。像极了旧时光里的乌镇,一天,与一年、十年,似乎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。

流水脉脉,街市井然,如此日复一日,直到破败荒凉,直到涅槃重生。

 

 

一、 旧时乌镇

 

“进入20世纪后半叶,由水运拉动的江南贸易网络瓦解,众多古镇风光不再,乌镇也失去了往昔活力。年轻人大量外流,只剩下老人孩童过着被遗忘的生活。

20多年前的乌镇西栅,摄影师@徐建荣)

 

 

 

河水边堆放着垃圾堆,成片的民居年久失修成为危房。

20多年前的乌镇西栅,摄影师@徐建荣)

 

 

 

当时到访乌镇的画家陈丹青说‘那种没落颓败······像一个炊烟缭绕、鸡鸣水流的地狱。’(陈丹青1995年10月到访乌镇,转引自浙江在线)”

(以上文字,摘自星球研究所《什么是乌镇?》)


1975年,位于乌镇浮澜桥村的谭家湾古文化遗址被发现,据考证,大约早在7000年前,乌镇的先民便在这一带繁衍生息。那一时期,属于新石器时代的马家浜文化。


 

 

7000多年文明史、1300年建镇史,密布的水网为乌镇带来了繁荣富庶,随着宋代文化中心南移,乌镇的文化底蕴也日渐深厚,才子墨客频出。直至近代,乌镇才经历了短暂的委顿。

既有断层,必有继承。1999年,乌镇迎来了古镇保护与开发,当时的乌镇地处偏远,尚未迎来大刀阔斧的城镇化。也正是因此,一部分的古建筑才得以幸存。

 

 

二、 修旧如旧,以存其真

 

1999年,桐乡市决定实施乌镇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工程,组建乌镇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管理委员会、乌镇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有限公司,一套班子两块牌子,推进保护工程和旅游项目开发。

 

 

图:乌镇西栅水剧场

(历史遗存的马头墙、观音兜、断桥)

 

如今的乌镇,并不是在原址上将破败濒危的古建筑拆除、而后重建,而是“修旧如旧,以存其真”。工程组花高价从各地购买旧石料、木料,对建筑进行维修,费了很大一番工夫。

细节之处,也无一不用心雕琢。把水管铺在石板路下面;空调外机用同房屋相似色调的木条包起……一个小小的垃圾桶,也要精心设计造型,以便完美融入古镇的整体风格中。


 

 

三、 古镇新魅力

 

这样一来,乌镇古镇保护与开发工程做到了古色古香,而又清爽整洁,一路走进景区,看不到太过突兀的现代细节,游人可以放松心情沉浸在这座江南古镇之中。

假如只是如此,那么乌镇与周边其他江南水乡小镇,仿佛也没有太大的差别。乌镇真正的转变与崛起,还在后面。

得益于乌镇戏剧节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当代艺术邀请展等因素,乌镇渐渐从一个普通的江南古镇,真正成为了“不一样的乌镇”。

 

 

图:乌镇戏剧节一景

 

 

图: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海报

(以乌镇蓝印花布为设计元素)

 

 

图:2019年乌镇当代艺术邀请展

新闻发布会海报

 

一方面是知名度的提升,不仅在国内,乌镇在海外的知名度也日益提升;另一方面则是乌镇更具时代特质,效率更高,发展更快——也就是如今人们常说的“智慧化”。

2014年,乌镇成功举办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·乌镇峰会,并成为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会址。随之而来的,是飞一样的发展,世界互联网大会带来了机遇,许多高新项目开始争相落户乌镇,互联网医院、浙江大数据交易中心、壹传科技、腾讯众创空间……等一百余个项目。乌镇继“江南水乡”、“江南六大古镇之一”等头衔之后,又得到了“互联网特色小镇”、“互联网创新发展综合试验区”、“大数据高新技术产业园”等称谓。

 

 

图:乌镇东栅  人们在纳凉、聊天

 

但令人“失望”的是,乌镇本身貌似没有太大变化,高新产业的发展与本镇的百姓各安一隅,相互依托,却又互不干扰。

街头巷尾,景区内外,小镇百姓还是过着一如既往的慢生活,做事情不急不躁,烹饪红烧羊肉,还是习惯用大锅,慢慢熬上四五个小时……

“慢,是一种生活态度,一种发展定力。快,是一种事业追求,一种前行动力。”顺应潮流,适时改变,不是对古镇原有风貌的否定,而是继承与发展——千百年前,是网状的水上交通、运输,如今,则是基于“网”的智慧产业。

 

 

四、 乌镇旅游攻略

 

相比于传统的游览方式,如今的乌镇景区,有了更多智能化的“花头经”,游人将会得到更舒适的游玩、度假体验。

 

 

图:高德地图APP中的乌镇景区手绘地图

 

(一) 一部手机走乌镇

来到乌镇景区,直接打开手机连接wifi,查看高德地图中的手绘版乌镇景区地图,或是安装“乌镇旅游”APP,即可全程把控游览的节奏,不慌不忙,尽享从容。

现金?几乎不再被需要。如今的乌镇景区,尤其是乌镇的西栅景区,已经实行了商家支付宝的100%覆盖,不必带着现金,每时每刻都提心吊胆,拿出手机,就购了。部分商家还支持手机扫码自助点餐,省去面对面交流的繁琐,大大提升了出行效率。

 

 

图:游客正在使用“景区智慧叫车”二维码

 

在景区,不少地方都可以看到“景区智慧叫车”的提示,通过手机扫描游览车二维码,输入起点和终点等基本接驳信息,就可以调动附近车辆进行接送。比起劳累的步行,智慧叫车简直是省时省力的旅游法宝。

 

 

图:西栅景区的人脸识别通道

 

(二) 住宿更加智能化

住宿在乌镇西栅景区,人们可以在办理入住手续时,顺带办理出入证,录入面部信息后,可以在住宿期间,免费无限次刷脸出入西栅景区(没错,无需其他任何证件,只需要刷脸),智慧而高效,还带着一丝奇妙的科技感。

 

(三)“停车难”不再成为问题

自驾游便捷自在,是许多游客更喜欢选择的出游方式,不过,“停车难”的问题也随之而来。尤其是旅游旺季,停车时处处碰壁的情况,使得人们的出行愉悦感被大大削弱。

 

 

图:乌镇景区智慧停车场系统一角

 

在乌镇景区,“停车难”不再成为问题。一切归功于“智慧停车场系统”,可显示剩余车位的电子屏、灯光感应系统、反向寻车系统自助服务终端、车牌自动识别、扫码支付费用……在极大程度上,方便了游客停车、取车,以及景区的管理。

 

 

图:乌镇西栅景区的露天老电影

 

乌镇景区,做到了细节上的“快”,与整体上的“慢”。高效率的服务手段,从容不迫的旅游节奏,联手为游客们打造了温馨舒适的旅游体验。

 

同时,“旧”中有“新”,古老的传统人文风情与历史建筑,与乌镇戏剧节、世界互联网大会、乌镇当代艺术邀请展等新元素,结合得天衣无缝,正如乌镇无处不在的水脉一样,胸怀博大、善于包容。

 

终有一天,当你来到乌镇,也许会同其他千千万万的人们一样,沉浸在乌镇新旧交融的魅力中,无法自拔,正应了那句恰如其分的广告语——“来过,便不曾离开”。


相关推荐